探索地球之海:海洋保育及海洋科學的新發現
文/ 莊庭羽 編/ 張琬婷
海洋占地球總面積約70%,於32億年前誕生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海洋作為生物的棲息地、食物來源或繁殖地,更孕育了無數的生命。根據統計,地球上超過30億的人類仰賴海洋資源維持生計。此外,海洋在地球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如氣候調節、水循環與吸收二氧化碳等功能,這些都是維持地球環境宜居的重要元素。因此,維護海洋的健康對於減緩全球暖化的衝擊至關重要。
海洋是如何將地球打造成宜居的環境,又如何影響著氣候變遷?保護海洋又能如何減緩全球暖化?讓我們看看以下幾個事實:
1. 海洋吸收了氣候系統中90%的熱量,如果沒有了海洋,地球的溫度將會上升至攝氏36度(華氏96.8度)。
2. 氣候變遷會加速洋流的變化,導致氣候異常。以阿根廷海為例,它接收了來自巴西的暖流,並向南方擴散。
3. 大氣中約有50~80%的氧氣由海洋供應,原綠球藻(Prochlorococcus)是海洋浮游植物之一,它是體型非常小的藍藻,但所能產生的氧氣超過地球上所有熱帶森林。
4. 大氣中將近三分之一(100億噸)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由海洋吸收,比熱帶森林的效率快30倍。
地球上的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海洋資源更是與地球上其他資源及環境變化互相連動,一髮牽動著全身並影響著地球上的其他角落。人類對海洋持續進行商業開發,已對氣候造成極大的影響,讓我們正面臨許多不可逆的後果。人們從事的許多商業活動更是耗損著海洋減緩氣候變遷的功能,例如過度捕撈及工業式捕撈、塑膠污染、石油與天然氣開採等等。如果人們不更積極正視此問題,提出保護海洋的方案並大力推動執行,估計天氣極端事件或洪水造成的破壞會比之前多兩倍以上。
聯合國宣布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全球海洋公約》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目的為針對「國家管轄範圍以外海洋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BBNJ)的保育和永續利用問題,制定出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以期保護公海生物的多樣性與永續性。
關於制定《全球海洋公約》的協商會於2018年首次召開,原預計經過4次會議後於2020年完成談判頒布,但後來因為疫情延期,最後在 2022年3月才進行第4輪協商(IGC4)但並未達成共識。
好消息是,2023年3月3日,經過了20年的草擬及推動,《全球海洋公約》終於在聯合國的第五次的協商中正式通過,達成於2030年保護30%海洋的共識,其中不乏多國政府、海洋科學家與NGO倡議代表們等各界的努力。
「保護海洋實際上就是在保護自己,守護自身的生存環境」
除了依賴聯合國法案,海洋保護也需要民間團體的力量,喚起眾人的意識並團結大家的力量。例如,綠色和平組織的船艦「極地曙光號」於2022年3月抵達阿根廷海域,執行調查當地的海洋生態系統並呼籲暫停石油探勘計畫。同樣地,基隆外木山海域也面臨著危機: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案將填海造陸興建台灣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
基隆外木山海岸擁有豐富的珊瑚群落,主要由軸孔珊瑚組成,包括桌狀雙華軸孔珊瑚、日本軸孔珊瑚、單獨軸孔珊瑚與隆起軸孔珊瑚等,甚至有以基隆命名的珊瑚品種。此外,基隆外海也是著名的漁場,維護該海域的生態不僅有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還能為當地居民維持其經濟收益。在如此海域進行填海造陸計畫,明顯與海洋保育背道而馳。珊瑚不僅提供海洋生物的棲息地,還是氣候變遷的重要指標。因此,許多當地民眾和團體一直在努力捍衛基隆外木山海岸,並發起反對填海計畫的公投,以保護周邊海洋生態。
勞力士「保護地球 · 恒動不息」計劃
勞力士(Rolex)作為世界上最知名且受尊敬的奢侈腕錶品牌之一,它也致力於關注和支持海洋保育及探索。其中,極地之下(Under The Pole)探險活動在全球海域進行考察,揭開了許多前所未見的海洋科學謎團。這些經驗豐富的潛水員和海洋科學家透過研究和發現海洋動物森林,希望讓更多人能欣賞到海洋生態系統中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並認知到海洋生態的脆弱性以及人類長期對其的忽視。
勞力士通過「保護地球.恒動不息」(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計劃對極地之下的探險活動提供資助,推動了「極地之下IV — 深海生物2021–2030」的探險系列。這一系列的探險旨在記錄全球各大洋的海洋動物森林,以更深入地了解這些神秘的深海世界,進而更好地保護海洋。勞力士以其獨特的品牌影響力和支持海洋保育的行動,為推動全球海洋保護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期許喚起人們對海洋的關注和保護它的決心,並提醒人們有責任保護好我們共同的美麗家園。
北極海洋森林的初露面
極地之下探險團隊首次發現位於北極的海洋森林,位於往挪威北岸斯瓦巴(Svalbard)群島附近的寒冷海域海平面以下50至80米之間。這座海洋森林主要由水螅群組成,其外形類似於鐘鈴、花卉或蕨類植物,與水母和珊瑚有些相似。
然而這次的探險並非想像中地容易,為了確定森林的位置,隊員們勇敢地多次潛入北冰洋中從未有人涉足的區域。在這些極寒的海域中,潛水員必須克服極端的寒冷和艱難的環境,以完成他們的任務。在北極海域潛水尤其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以應對極端的寒冷環境。除了事前的詳細計劃和風險評估,更要嚴格遵守安全程序和標準。在任何情況下,潛水員都必須保持冷靜和警覺,及時應對任何潛在的問題或緊急情況,過程中若有絲毫差錯,可能會對潛水員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嚴重危害。此外,探險隊下潛的深度也均超過一般休閒潛水的深度30米,因此需採用專業循環呼吸儀器,可以回收人體呼出的氧氣,以延長供氧時間。
在啟程探索之前,團隊須從研究地圖開始,尋找可能蘊藏豐富水底生物的地點。其中一個關鍵是該地區是否具有強勁的水流,因為水流可以為海洋動物森林提供源源不絕的養分供應。決定地點後,團隊要在氣溫經常低於零下30度的冰面上航行,以抵達選定的地點並下潛探索,挑戰著探索斯瓦巴群島嚴峻水域的極限。雖然在探險初期時團隊一再碰壁,最終仍不負眾望地在最後一次下潛時找到了海洋森林的蹤跡。
多年來,深海生物的多樣性一直是個難解的謎團,然而這次的發現為北極海洋科學帶來了重大的進展。潛水員立即展開了研究計劃,紀錄海洋森林中生物的物種組成與環境數據。所有獲得的資訊都與國際科學家聯盟共享,以幫助揭示這片珍貴且罕見的北極棲息地之於生物多樣性熱點的重要意義,同時啟動相關保育工作。
在過去四十年中,北極的暖化速度超過了任何其他地方,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受到最嚴重威脅的地區之一,覆蓋北冰洋大部分區域的浮冰面積更是減少了一半 — — 這些變化對於在海冰下生活的生物群影響甚鉅。團隊透過呈現北冰洋的生態系統,希望引起公眾對生態系統所面臨困境的關注,同時尋找保育這片地區的方式。他們透過自身的努力與付出,以呼籲人們齊心呵護北極生態系統獨有的美麗與脆弱性。
勞力士的參與在推動海洋保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的行動除了引起了公眾對海洋保育的關注,通過支持極地之下探險活動,勞力士更提供了資源和平台用以揭示海洋的神秘面貌,並促進人們對海洋生態價值的認識。他們的努力不僅展現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典範,更提醒我們每位地球公民都能夠採取行動,為保護海洋資源作出貢獻。勞力士的支持和參與有助於建立更健康、可持續且豐富的海洋生態,讓未來的世代也能享受到海洋帶來的福祉。
作為個人,我們亦可以透過微小且簡單的行動支持海洋保護,例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產品、妥善處理廢棄物、節約能源和水資源、選擇海洋友善的產品和消費方式,並參與當地的海洋保育活動和倡議。此外,我們可以倡導並推廣相關資訊,諸如向家人、朋友和社區分享永續漁業和海洋資源管理的知識,並讓他人了解有許多支持海洋保育的研究和相關科學項目。
「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海洋保護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讓我們共同努力,推動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為我們和未來世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介紹:
莊庭羽,現為國立清華大學Yang Research Group專題生
資料來源:
- 為什麼健康的海洋可以幫助減緩氣候變遷?全球保護海洋的5大重點 — 綠色和平組織: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30291/
2. 向海要地 改建協和電廠|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 — 我們的島 — 公共電視: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7456
3. 深藍之下的美麗新世界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